4月21日上午,由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數據中心委員會指導,中國IDC圈與世紀互聯等共同主辦,以“同頻共振”為主題的“2021年中國IDC行業Discovery大會”在北京盛大開幕?,F場匯集了數百名來自數據中心上下游產業的專家、學者以及從業人士,共同探討、分享數據中心的發展及未來。大會同期在線上多個渠道開通了現場直播,共有數十萬觀眾觀看了本次大會。
世紀互聯創始人陳升向與會者分享了《共啟IDC的無限游戲》主旨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
尊敬的吳部長,各位嘉賓,各位好朋友,大家好!很有幸,我是中國IDC領域的一個老兵,跟著中國IDC一路發展從第一天到今天,歷經25年。剛才前面有過很多的精彩分享,我自己一路走來,這25年可以概括為三件事:第一,以客戶為中心;第二,互聯互通;第三,運維科技——這是我看到過去25年。雖然到今天我們看到的增加的主流在頭部客戶,需要超大規模的數據中心、需要土地、需要IDC的指標,但是我們扎扎實實走過這25年,還是憑借這三樣真功夫。一切的一切首先要與客戶同頻共振,跟著客戶去成長下一代IDC產品。
?
我今天的分享同樣是圍繞著這三件事,給它再做一個升級版:如何看未來5年、看未來10年、看下一個25年,我們怎么和客戶同頻共振,怎么去看待下面一波的互聯互通、2.0版的互聯互通,怎么去看待黑科技的升級,怎么全面去擁抱科技創新。
現如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新科技的詞。我在兩周前,在工信部深圳的一個大會上,我自己原創了一個詞“Blockchain Native”。我為什么喜歡這個詞呢?為什么希望套在新基建的前面呢?回首過去的10年,云計算從技術開始,各種各樣的虛擬化技術,到今天云計算不僅僅是科技,是文化、是潮流,是一套價值觀,是一套方法論,是一套范式。我們遵循這套范式去打造新型的應用跟基礎設施的新系統,將遠遠超過技術邊界的效果。那么同樣,如果我們今天站在這里,我這個老兵也回到一個新兵的心態,把自己一切的25年全部歸零,我們用一個學習者的心態看待未來5年、10年,下一個25年,我們能不能做出一些更有意思的產品。不僅僅憑規模,不僅僅看頭部客戶,我們應該看到一個多姿多彩的、一個新的,由用戶、客戶、價值鏈、產業鏈各個環節都能參與的一個新基建的行業。
那么這個行業,如果到今天為止,以我們今天有限的理解去找一個詞就是Blockchain Native,我把它當成是引領,作為引領我這個新兵下一個數據中心2.0版。作為下一個25年的新兵,這是一個激勵自己往前走的詞。這個詞既有自上而下的價值觀,有思維范式;同時也有自下而上非常扎實的科技支持。就像我們今天談云原生的相關議題、工程師文化驅動的相關概念,還需加上思想創新和原創引領,結合這兩股力量,才有機會創造下一個25年。
剛才談了基礎設施。我這次同樣在深圳和業界分享的時候提出一個概念。為什么在談云原生的時候要如此極端的凸顯Blockchain Native呢?因為這是底層協議的更新。1996年,25年前,當我們用撥號服務的時候,什么是基礎設施、什么是應用?那時候底層是電話網,電話是基礎設施,互聯網是電話上的應用,可是到后面,經過這25年的“翻轉”,互聯網變成基礎設施了:我們每天用的微信通話,騰訊會議、ZOOM——變成是互聯網基礎設施的App。這25年如果用簡單的 “翻轉”來理解基礎設施產生的變革的話,面對下一個25年,踩在互聯網基礎設施底盤上的今天,我們可能也產生一個誤解,互聯網基礎設施就是一切,一切都應該長在互聯網上。我們的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我們的個人數據中心,甚至我們的生命網絡,都長在互聯網基礎設施上。但是這個命題成立嗎?有沒有可能最后又發生第二次翻轉呢?
第二次翻轉是什么?可能就要再造出一個Blockchain Native,一個去中心化的、一個零信任的、一個由密碼學、由數學來支撐的一個底座。我們今天的底座里沒有數學,如果這個底座造出來,讓今天的互聯網跑到Blockchain Native的上面,會發生什么呢?今天大家在談區塊鏈的時候,都談互聯網在下面、區塊鏈在上面;如果把它翻轉過來,25年我們看到下一個輝煌是區塊鏈在下面,一個新生的基礎設施的出現,上面長出一個互聯網應用以及其他更加多姿多彩的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應用。
在這里就一定要談5G,談Blockchain Native,我經常開玩笑用一個比喻說有兩個5G,一個是4+1的5G,一個是6-1的5G。4+1的5G是互聯網的延伸,對電信運營商來講,甭管是5G還是4G,今天收的都是流量費,所有的輝煌,所有的利益今天都是留給OTT的,如果說這種局面需要運營商再投10倍的固capex,用10倍的opex來支持一個4+1的5G,這個游戲可能玩不下去。我們把橫軸和豎軸放起來,橫軸是科技發展,豎軸是文明進程,兩個結合在一塊的話,大家可以想象什么是6-1的5G。就像當初3G剛出現的時候,第一天在喬布斯的iPhone出現之前的3G,就是2+1的3G。它的計算結構、它的ID系統、它的商業模式、它的運營商里面的體系跟2G是一樣的,只是把空口技術升為3G,這是遠遠不夠的。誰改變了3G?是4-1的體系改變了3G,是重新由喬布斯一個根本不是運營商領域的人重新定義了3G,然后締造了世界的輝煌。我們今天一樣,如果用這個邏輯去看待下一波的話,我們不要受限于今天的移動互聯網去談5G,應該超越移動互聯網談5G。
從用戶的角度我們已經看到了,其實大家都在談一個詞——超越智能手機。超越智能手機下一個數字文明是什么樣的?凱文凱利在2019年貴陽數博會上、他用了自己的關鍵詞,鏡像世界、數字孿生、區塊鏈,這幾個東西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意味著今天有可能構建出這樣一種新世界的元素,去超越大家今天認為一定是智能手機為王的信息網絡世界。信息網絡世界叫什么?這是一個很古老的詞,我這次演講的時候被工信部的領導笑著我說,說我一看就是“老人家”了,還在用Cyberspace這個詞,今天很少人用這個詞,這個詞第一天開始、現在中央網信辦翻譯也是翻譯成Cyberspace——,中文大意是網絡空間的事務的一個辦公室。我們現在看到的1.0網絡空間、全球的電話網絡、切號信令,上面跑著、今天用的X.25電路交換的數據技術來支持上面的計算世界,到了后面撥號接入,專線接入,一點點演變成今天2.0的網絡空間,智能手機跟背后無比強大超級的公有云,我們今天在座所有人都是2.0的受益者,我們要感謝互聯網公司給我們帶來這些最美好的服務。但是下一波是什么,今天是2.0變2.1變2.2,它還會繼續演變,是不是可以開辟下一個賽道、支持未來25年的同頻共振發展的下一個賽道是什么?這個賽道不是為人與人做Email、微信、電話、語音、自媒體服務的,是大規模的機器協同服務的,它是真正來實現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里面一個必備的基礎假設,這個假設不是在應用層做,它應該在底層做,它的底層協議不應該是TCP/IP,它應該超越、搭建一個為大規模機器協同,人人都可以享受的人工智能而搭建的一個新型的網絡。
當然我們講了,這個網絡從來都不是顛覆互聯網,互聯網在未來25年一樣蓬勃發展,應該在擁抱互聯網的同時,繼承互聯網的同時,開辟云原生時代,擁抱下一個新基建的變革。先有基礎設施的革命,才有上面蓬勃發展。
剛才講了大規模的機器網絡,如果我們在企業內部,很簡單談企業內部的優化是什么,3個人干5個人的活、領4個人的工資,每個人都很開心、老板也節約了費用。對工業化而言,原來五個車間,讓5個車間變成3個車間,5個車間8小時工作,改成24小時工作的永不落幕、永不熄燈的車間,3個車間能夠干5個車間的活,領4個車間的工資,整個社會的機器的協同、這時候機器不能由一個老板管理的機器,它的數字身份不應該在一個中心化的數據庫里面,它是相信數據就可以有身份,你不能取消的身份,它沒有意識形態,它的賬號也不應該被分掉,沒有任何一個平臺能分它的賬號,因為它是一臺機器,它是一個機器人。這些體系要想進入到網絡空間與人共存,我們顯然靠過去的TCP/IP協議是不夠的。
所以像過去第一代互聯網的創業者,這些協議的創始人,就像今天我們享受互聯網的時候,可能很多人忘掉這些協議的創始人了,他們做東西的全都是開源的,SMTP、HTML、TCP/IP,作為互聯網第一代底層協議創始人Tim Berners-Lee意識到這個協議不夠了,它有天花板,他在2018年停薪留職在MIT大學,開始創辦自己的創業項目。
如果我們把這些綜合在一塊,我們去看整個IDC計算結構的演進。今天我們看到的結構,在北京的數據中心不是服務北京的用戶,是服務全國、甚至全球的用戶,所以我們今天的計算是一個100毫秒服務器到端的100毫秒的計算,我們說的未來的計算能夠支持在城市級的自動駕駛,它可能是1毫秒的計算,我們今天如果我們踩在2021年,比較現實是我們可以討論1毫秒的計算,但是我們今天立即可以做的事情是10毫秒的計算。什么是10毫秒的計算?這是一個城市級的IDC、它去支持當地的用邊緣網絡和用城市計算搭建出來的下一代數據中心。
這個數據中心最簡單的是把我們今天大家看到的這張圖,一個數據中心內部所展現出來的像騰訊超級數據中心,如果它有100萬臺服務器,我們把這100萬臺服務器這中間背后連接的網絡讓它走出數據中心,走出數據中心的大門到一個城市,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都可以享受到騰訊超級服務中心的一臺服務器的待遇,那這時候可能就是我們數據計算時代的到來。如果用更關鍵的語言來形容,我們這次在談阿里云,在創造雙十一的奇跡,承受這種超大規模的并發流量的時候它的一些武功秘籍。每一條武功秘籍都是中國實踐出來的東西。第四條是阿里云是全球第一個大規模做RDMA網絡的公司,像這樣的東西過去只在數據中心里面談,我們過去的同頻共振只是在數據中心內部里面談,我們下一個25年,我們可能要把這樣的東西給它走到一個城市里面去,每一個企業客戶的桌面,讓每一個家庭里面都開始有跟數據中心直聯的RDMA,所以如果有這樣的一個數據中心的愿景,它可以支持我們今天不是說今天數據中心的業者我們只能在北上廣深,我們只能去買二手土地,我們只能在搶奪能源指標,這事兒遠遠不夠,這件事情我們一定要做好,做出規模來,但是同時我們要找出一條新的道路、這條道路能夠用創新聯合體的力量,能夠走向中國超過100個以上的城市,甚至走向百城千縣,都能夠去落地當地的10毫秒的計算,能夠跟當地的客戶同頻共振。
所以如果回到最后,因為今天時間關系我不能展開談,作為一個新兵向大家匯報,說IDC的下一個25年,今天要想讓這個游戲變成一個無限游戲,不是我們有限的人坐在一塊為輸贏的游戲,我們是要打造一個能夠和所有的消費者、企業、我們客戶的客戶共同參與的游戲,這個游戲才是一個IDC產業的無限游戲。
?
謝謝大家!